福州考研考点信息如下:
1、3501号考点:福州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国统考(不包括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报考人员。网上确认电话:0591-83353001。
2、3510号考点:福州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福州大学报考点),仅接收福州大学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全国统考人员,不接收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人员。网上确认电话:0591- 22866857。
3、3511号考点:福州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福建师范大学报考点),仅接收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全国统考人员,不接收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人员。网上确认电话:0591-22868002。
4、3513号考点:福州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福建农林大学报考点),仅接收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全国统考人员,不接收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人员。网上确认电话:0591-83789215。
5、延安中学鼓楼区学院前港2号,公交:1路、8路、20路可达。
以上信息来源于福州新闻网发布的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福建考生应考须知。
2025年福州考研初试考点预计包括:华侨中学、闽江学院附属中学、福州三中、福州四中、延安中学、格致中学、福州文教职专、福州第八中学等。考生具体的考试地点将在考研准考证上查看,通常准考证上会有考场或考试地点的名称或地址。请参考2023福州考研考场安排以作参考。
2025年福州考研初试考点安排尚未公布,考生可于12月上旬关注相关信息,考研准考证上会有考场安排。报考点是具体高校时,初试考场就在该学校。报考点为考试院、招生办公室等时,需在打印准考证时得知具体考试地点。考试地点由报考点指定的,通常在考试前3-7天会在报考点公告或当地招生考试官网公布。
2025年福州考研考场分配依据考生所在地、报考学校等因素进行。研究生考试考场划分先按省、市统一,再按学校,后按专业进行。在职人员考研考场通常分配在户籍所在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理论上,报考同一学校的考生会被分配在同一考点甚至同一考场。考场分配实行统一管理,采取统一分配原则,以方便管理。
以下是一位二本专升本考生的考研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一位来自二本的专升本考生,20年考上福州大学土木水利专硕,初试排名为20,最终录取排名为土木水利(结构方向)32名。
背景:很惭愧本人是二战考生,一战由于复试过于懈怠被淘汰掉。
19年一战(20年二战)的成绩对比如下:
政治(5965)英语二(6977)数学二(84104)结构力学(127125)
总成绩(339371)
政治:接近九月份开始的政治。看了一个月的网课(徐涛的强化班),带着做肖秀荣1000题。
十月份把1000题写完,这时候腿姐的选择题技巧班出了,不想学习的时候看看,罪恶感没那么强。
十一月份,看了徐涛的小黄书,当然,腿姐的冲刺背诵笔记也不错,然后二刷了肖秀荣的1000题、肖秀荣八套卷。这时候有徐涛、腿姐的代背,我早上起床会看看听听,缓解一下困意。十二月份主要就是背肖秀荣四套卷。因为背书,没怎么看选择题,导致考试前选择题忘了很多。
数学:七月份开始,跟的是武忠祥高数、李永乐线代、余丙森概率论,当然,大家也可以看看汤家凤、张宇。七八月份听完了对应的基础课、强化课,把相应的辅导讲义也给看了一遍,做了高数、线代、概率的配套习题。然后八月二十号我就开始写真题,十月五号的时候,写完了真题35年,用的是汤家凤的真题,这段时间看的是李艳芳的真题课讲解(强烈推荐)。
十月份把书又看完了一遍,辅导讲义很重要,第二遍还有蛮多不会的。十月二十号左右又把2010年后的真题做了一遍。十一月份,当年模拟题还没出的时候,我把去年的李林6+4做了,不久当年的模拟题也出来了,我做了张宇的过关8+4,提高8,余丙森五套卷、李林6+4,还有方浩、李艳芳的没做完,太难了。有部分模拟卷我是买的答题纸做的,最后大概用了十五张的答题纸,这样可以模拟考场。个人感觉,张宇是蛮符合今年的出题风格。十二月份,我做做模拟题,把真题又看了一遍,个人感觉真题很重要,假如时间够,建议把2010年之前的也都做了,感觉到有蛮多重复出题的点,以及前面题目的改进。
英语:七月份开始,每天早上背400个单词,我没有看延伸的扩展,十二月份每天就没有400个了,记录我背了9800多个单词。晚上写写真题,用的是张剑黄皮书,主要是阅读,不会的就去瞅瞅唐叔对应的课程讲解。
十月份开始看看翻译、新题型,瞅了瞅唐静的翻译课和刘琦的新题型课。十一月五号,我开始作文,我看的是周思成的作文课,大家也可以看看王江涛、潘赟、石雷鹏,评价都很好。十二月十号后,我每天英语就练练作文(买的作文的答题纸)、看看以前的阅读。个人感觉学习英语是最快乐的,每天两三个小时学习英语。
(1)英语
需要准备的资料很少,如果基础也不错,就可以不用花很多时间。我是大一六级踩线过这样的水平,考研英语前期准备的很少。朱伟的恋词对着视频看过一遍,累的时候看看会很轻松。后面再每天早上背一背,一本书也看了3遍,到11月左右的时候再开始做真题。重点是近几年的真题。我把10年之后的真题阅读部分,每篇翻译,生词整理出来,一篇一篇的分析每道选择的答题技巧和套路。背了王江涛5+5的作文,最后考试的时候直接默了一篇上去。作文真的很重要,建议就是不要去买什么模板这些,没必要,直接背几篇作文(一个老师的全套),各种话题都涵盖了。考试的时候只要搭点边就可以了。扣不了几分,绝对比你自己临场发挥的强。除非你有把握,自己的作文真的很好。默写一篇作文,然后省点时间给阅读,它不香吗……
(2)数学
数学真的很重要,很拉分!前期至少百分之60-70的时间放在数学上面吧。我的数学是全程跟着张宇的,很喜欢张宇的上课风格很幽默,而且他讲的难度比较大,很适合做题,方法什么的也很好用。跟着他走全程,一定是全程吧,这样就不会有漏洞了,重点知识他会反复讲,自己也有数。
我在8月份之前看完了张宇的高数18讲,他的课看了前一年的,所以不用等更新,会很快。线代和概率是听张宇的视频,看李永乐团队的线代和概率统计辅导讲义。然后八月份开始刷题,题海战术很重要。两个月的时间,我刷了张宇的1000题,李林的880题、660题的高数部分。先做到的1000题,难度很大,很崩溃,做的时候可以找一下1000题的配套讲解视频,很好用,答案密密麻麻的,看不进去,而且很多方法不太能接受,配套的视频看了就会豁然开朗,浅显易懂。880题同步做的,会发现李林的题风格似乎和张宇很像,有些题可以作为补充。同理,不会写的题去找视频看,他会把一系列的知识点讲一下,比只研究答案好很多。
我网上找了这些课本的pdf,做完每一章节的题,我会把错题截出来,很方便。后面可以再做一遍。建议至少一定要完整的做完一位老师的习题集,这样知识才是成体系的。
在我备考期间,面对繁重的习题量,我的心态一度动摇。为了全面准备,我购买了包括108题在内的各类习题集,尤其是李永乐的题集,因为听说它更符合新大纲。我甚至还购置了660题、330题以及临阵磨枪等全套习题,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然而,当我完成1000题和880题后,只来得及做了660题的高数部分。
到了10月份,我必须开始大量做题。我采用了张宇的真题集,从87年开始,每天做一套。同时,我观看了解题视频,分析了近年真题的讲解,对比了自己的思路是否与标准思路一致,以及解题方法是否简洁。我还对错题和好题进行了整理,以便二刷。
11月中下旬到12月,我专注于刷错题集、背诵知识点和模拟题。我做了张宇的8+4、李林的6+4、李永乐6套卷和汤家凤12套卷。在难度上,张宇的题目最难,其次是李林,最后是李永乐。质量上,张宇的题目也最为丰富,李林的题目相对简单但也很实用,而李永乐的题目则不太符合我的风格,题目细节过多。汤家凤的题目虽然难度适中,但对我来说缺乏挑战性。
在刷模拟题的同时,我还同步整理了错题集,并每天回顾之前的错题知识点。最终,我的数学一成绩为131分,我认为还有提升的空间,因为21年的考试难度并不大,我在做题时发现很多题目都很熟悉。
对于政治,我没有过早开始复习,大约在11月左右开始。我购买了徐涛的全套资料,并快速过了一遍视频,然后对照视频快速刷了一遍习题集。我还翻阅了小黄书,并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肖八出来时,我两天就做完了选择题,提分效果显著。肖四出来后,我背诵了所有的简答题,并整理了网上找到的各种简答题。
在英语学习方面,我主要进行单词的记忆。我购买了一些单词书,但发现使用背单词软件更有效率。我尝试了百词斩、扇贝和墨墨等应用,最终选择了百词斩,因为它界面简洁。我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背单词。
在专业课方面,我在2021年注会轻一教材出版后,开始学习税法部分。我跟随东奥的王颖老师,并使用思维导图帮助理解复杂的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经验,供大家参考。对于政治,我建议根据自己的目标分数来调整复习进度。对于英语,我强调词汇的重要性,并建议结合真题进行阅读训练。对于数学,我建议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复习,从基础知识到真题训练。希望这些经验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在八月份,鉴于我的研友正在听汤家凤老师的高数课程,我特意抄录了他的课程笔记习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复习。到了八月下旬,我开始了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讲义的第一轮学习,期间发现仍有许多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九月到来,我重新复习了线性代数的网课笔记,并且完成了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讲义的第二遍学习,同时复习了之前的1000题中的错题。(这里并未提及1000题的线性代数部分。)随后,我开始着手解决数学二从2000年至今的真题,大约到了十月中旬,我完成了第一轮的数学二真题练习。
从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初,我又对数学二真题进行了第二轮的书写。在完成真题后,我购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李林的六套卷和四套卷,李永乐老师的六套卷,以及汤家凤老师的八套卷。然而,我仅完成了汤家凤老师的八套卷和李林老师的六套卷,这也是我第一年数学成绩低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进入十二月,我选择回宿舍复习,期间因懈怠而观看了一些电影,甚至放弃了数学套卷的练习,直到考前20天都没有进行过数学套卷的训练,这也成为我第一次考研数学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2019年数学相对简单,按照同学们正常的复习态度,得分应在120-130分之间)。
第二年,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训,我在七到八月份完成了汤家凤老师的1800题(全部习题),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讲义。九月份开始,我着手解决05年之后的数学二真题,以及李永乐老师的330题和李林老师的108题。十月份,我开始做数学模拟卷,并一直做到考前,同时搭配错题本进行复习。遗憾的是,在考前的关键时刻,我间断性地减少了套卷的练习,以至于数学分数与预期相差大约3道大题。
个人数学心得:建议跟随汤家凤老师的学习,数学题量的训练与最后分数通常呈线性相关。每个章节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公式,在复习第一轮结束后,可以整理在笔记本或几张A4纸上,每天进行翻阅,并对易混淆的公式进行默写。后续做题中新增的解题技巧和公式(如单调有界准则中常用的不等式,非基本公式中的定积分公式),也应记录在笔记本或A4纸的相应章节上。这份自己整理的每章知识点和公式,一定要在后续复习过程中每天浏览到考前。
总结:数学的基础必须通过勤加动手做题训练,培养自己的基本计算能力。以2020年数学二的试题来看,未来的命题趋势将趋向于计算量大型的题型,因此必须训练自己的基本计算能力,以防在考试紧张的时间条件下发挥不当。复习建议:第一轮(5-6月份),跟随汤家凤老师的高数基础和强化班,详细记录课程笔记,并在每天记完笔记的同时复习,将老师课程讲过的例题遮住答案自己再做一遍,同时完成复习全书的高数部分;第二轮(6-7月份),跟随汤家凤老师的线性代数基础和强化班,笔记复习方法同上,并认真完成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第三轮(7-8月份),完成汤家凤老师的1800题,务必整理错题,错题至少再做三遍,并复习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建议做三遍以上);第四轮(9-10月份),在完成汤家凤老师的1800题的情况下,如果时间安排得过来,可以尝试完成李永乐老师的330题和李林老师的108题,并在9月中旬开始数学真题套卷的训练(建议安排在早上,严格按照真实考试的时间和要求进行);第五轮(11月-考前),在完成数学真题第二轮的基础上,开始做市面上的模拟卷(以下推荐用书会介绍),并在此阶段重复复习自己整理的错题,特别是考前12月份的20天,一定要保持每天一套的节奏,训练自己的手感。
参考用书:李正元老师复习全书(重点,书上有考察到和2020真题相似知识点的一道大题),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汤家凤1800,李林108(重点),李永乐330,任意一本数学真题
模拟卷:汤家凤8套卷(较为简单),张宇8套卷(困难年份重点,2020压中一道线代大题知识点),张宇4套卷,李林6套卷,李林4套卷,合工大去年的5套卷(练手),合工大今年的5套卷(重点)。
PS:模拟卷中出现较为难度的题,自己可以加以思考,是否与真题风格相似,如果与真题风格不相近的题型,可以跳过;与真题风格相近的题型,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一定要将答案看懂后再自己写一至三遍。
着重注意:考前(12月份)一定要保证模拟卷套卷的训练
4.828结构力学复习,首先向大家说明一下我的力学基础,我是一名专升本的学生,在备考之前,结构力学的基础几乎为零,连斜向力的分解方向都会弄错。
第一年复习结构力学是从4月中旬开始的,一开始我直接选择了朱慈勉老师的结构力学教材进行自学(这里强烈不推荐0基础用这本教材开始自学),到6月底,我将教材自学到位移法结束,并完成了教材的课后习题。7月份,当我确定了目标院校为福大后,我对结构力学的复习有所放松。在7-8月份,我完成了于玲玲老师的辅导书上福大要考部分的第一次练习,并将朱老师教材中较难的题目进行了第二次练习。9月份,我学习了动力学部分的专题,并完成了朱老师教材中福大会考察到的单自由度体系题的练习,以及于00的动力学部分题(福大有考的做了,没考的多自由度就没有做)。10月份,我将于00老师的书进行了第二次练习,并做了自己整理的朱老师教材和其他教材中的经典题。11月份,我完成了福大11年以后的真题的两遍练习。12月份,我每天默写结构力学的公式(如温度作用位移计算,载常数表等),并在考前一周购买了一本祁皑老师的绿皮书(重点),这本书极为关键,但由于我购买较晚,只在考前过了一遍。
个人828结构力学心得:福大的专业课考察的都是比较基本的知识点,一般来说,只要复习充分,考120分以上基本没有问题。推荐复习建议:第一轮(6-7月份),过祁皑老师的绿色结构力学教材;第二轮(7-8月),做于00老师的辅导书;第三轮(9-10月份),自己整理祁皑老师和于00老师书上较为重点的题目,并完成祁皑老师书的第二遍和于00老师书的第二遍;第四轮(10-11月),写一遍自己整理的重点题目,并摘抄出一张结构力学公式笔记,每天都默写下相应易混淆的公式(如弯矩作用下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等截面直杆载常数),并做11年以后的真题第一遍;第五轮(11月-考前),复习上述重点题目,每天的公式默写,真题做第二遍,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尝试做一下华南理工的真题(除去矩阵位移法,华工考察的难度与福大相近)。
总结:以课本为首位,精研完教材后结合辅导用书提升,便足以过线。结构力学与数学类似,都需要通过做题来获得较好的正反馈。
参考用书:官网指定教材(祁皑老师绿皮书结构力学,考828的重中之重),于00老师结构力学辅导书,朱慈勉老师结构力学教材(学有余力提升),袁良建《结构力学基础精讲及难点解疑》(提高用)
一些杂谈:备考过程中,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先定个目标分数区间,以及各个学科的安排分数,然后列一个适当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月目标计划,后续在完成自己计划目标的七成以上,就比较成功地进行进度统筹。
备考是一个类似马拉松的长周期过程,可以合理安排休闲活动来放松自己,一天保持高效学习时间在6小时左右,就可以高效地完成很多任务,切勿盲目攀比自习总时间,以防增加焦虑,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即可。如果有看到这里认识熟悉我的备考研友小伙伴可能知道,我是一个很不勤奋的人,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我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在学习时间段内高效掌握知识点。总的来说,大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闲暇之余适当放松自己,勤加锻炼。
好了,不多说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考上自己的理想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