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专业报考的可能性
若院校招生简章未明确指出仅限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则考生可跨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目前,大多数专业都允许跨考,但个别专业如医学、法学因对专业基础要求较高,考生无法跨考。有意跨专业考研的考生,需在确定适合的专业后,按照相关流程申请入学。
二、跨考注意事项
虽然硕士研究生可以跨专业报考,但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谨慎,一旦明确专业并入学后,转专业将变得困难。因此,选择专业时需考虑个人兴趣、未来就业方向等因素。跨专业报考由于缺乏相关基础,考试和学习难度均有所增加,考生需克服这些困难。
具体包括以下8个方向:
050101 文艺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专业。根据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主要包括以下8个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每个二级学科下又分若干研究方向,具体设置和划分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确定。
050101 文艺学专业简介:
文艺学,又称文学学,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文学实践提供指导。文艺学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及文学史等,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新兴的文化研究。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思辨性。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文化研究、西马文论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点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强,学科内容抽象,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出于兴趣和爱好,虽然报考人数不多,但精英云集。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人才需求量超过百万,且呈持续增长态势,众多院校纷纷开设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并增设对外汉语方向,报考热度可见一斑。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2007年报考人数高达891人,创历史新高,录取比例通常低于10%。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是语言类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大方向。涵盖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主要研究汉语从上古到现代的口语与文字系统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状。现代汉语侧重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紧密相关;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密切相关。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其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的出路较好,研究生毕业进高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历年来报考人数也十分稳定。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对较“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该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该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博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众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表示,他们选择这个专业是出于对文学的热情,而非其现实实用性。近期,社会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这一现象使得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愈发受到关注,以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为例,达到了3∶100。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强调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该专业主要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进行重审,深入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通过开阔的视野和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带来的新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黑龙江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其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艺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八个,具体如下:
一、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中国古代文学
五、中国古典文献学
六、汉语言文字学
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八、文艺学
考研展望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较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十九世纪末诞生以来,这一专业历经沧桑,不断发展壮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该专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众多师范类大学为响应国家语文教育需求,纷纷开设本专业,而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相对集中,以文学类科目为主,结构相对单一。然而,随着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具备汉语言文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了市场的热门选择。这一趋势正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宽广的就业前景所决定的。
尽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但每年招生人数依然稳步上升,社会需求逐渐达到饱和,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该专业毕业生以其出色的文笔和活跃的思维,能够在众多部门和机构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专业教师在线答疑平台:zy.offercoming.com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适合考研的学校众多,但适合个人的学校却未必众多。以下为2017年旅游管理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全国共有20所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参与了此次排名,其中,中山大学位居榜首,厦门大学紧随其后,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三。以下是旅游管理专业考研学校排名的具体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