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本科同样具备跨专业考研的资格,且函授本科的学历也得到国家认可。
考生需满足以下学业水平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须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持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报名时需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未通过者可向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可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5、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一、个人介绍
我的考研成绩总分为360分,其中中医综合242分,政治65分,英语53分。一志愿成功录取,报考的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内科学专硕。考研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当你突破黑暗,迎来黎明时,将会是另一片美景。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才是关键。
二、择校原因
首先,我简单谈谈择校问题,这可以说是决定考研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我本科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希望考研后能走得更远,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天津医科大学是一所著名的医学院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还是我国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和七年制医学院校之一,作为独立医学院校中唯一的“211”高校,天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我希望以后走基础研究方向,而且很早就对人体复杂的神经功能产生了兴趣,所以一志愿考虑内科学硕。
提到天医,其优势学科肿瘤学在全国享有盛誉,而其内科学也属于传统强势学科:我主要参考的是《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这个排名,它比较的是各医学院校、各医院在不同学科展现的科研实力,非常适合有志于科研的同学参考,其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内、外科的排行榜上一直稳居前列;当然,有意从事临床的同学也可以在各家对临床水平的排名中看到,天医也有不错的名次。因此,我经过一番了解,很快就确定了学校和专业方向。早早确定目标能节省很多时间,也避免了过多纠结影响复习节奏。
三、初试复习
(1)专业课:
645考纲范围是第九版人卫教材《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题量较大,分值较高。
我是4月份才确定报考天津医科大学,也是从那时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当时买了市面上所有我能买到的资料,开始看网课。毕竟这三本书是两三年前学的,该忘的已经全都忘光了。所以那些说自己平时成绩不好、基础差的同学,不必过于担心,大家都相当于从头开始,考研的难度和平时不一样,它的综合性、整体性思维要求高很多。
网课方面,生理学我看了小亮的视频,第一遍是4-5月份,第二遍是7-8月份。两遍的侧重不一样,第一遍主要是学习知识,在书本上做笔记,先理解每个知识点。第二遍结合645的考试形式,注重整理出每个知识点可能会出的题,从书本找出答案,这一边我有结合买来的资料。就发现买的资料很乱,配套的标准答案回答的不够完整,并且有些知识点并没有涉及,我就开始在书本中找答案,找那些没有涉及的知识点,整理出我自认为很完整的复习资料,后续的复习我都是看这本资料没有再翻书了。
病理学我看到是庄严老师的视频,可以说病理最简单,自己看看书整理就好,庄严的视频我觉得是最适合645的考试。庄严的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帮你理顺整本病理书,尤其是一些相似的病变特征会出现在不同系统里面要去对比的总结,这也是今年病理出题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出了很多对比的题。这些东西在买的资料里全都没有,幸亏我看了这个,自己总结出来。生化我最开始看了两节刘不言的课,306的考生对他的评价非常好,但是我感觉很不适合我,他的课我直接听不进去,一放视频我就烦躁,我就放弃了,开始自己看书,我建议大家可以买一本贺银城的书,只要买有生化的那本就好。课本上的旁支末节太多,没办法自己发现考点的同学不建议看书,我是书本和贺银城对比着看,一遍结束后就把课本丢了。我自学完糖酵解都觉得没问题,到了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就发现有些吃力,最后看了小亮的视频。306的考生对小亮的生化评价不好但是我觉得他适合645的考生,其实就是帮我们理顺了一边知识点,接着自己整理就很轻松了。就这样在9月份的时候我整理出来三门的完整资料了。
第一轮我是从4月份一直到8月底,9月份开始第二轮,9月份可以说是我最迷茫的一段时间,就是新知识已经看完了,开始复习背书不知道怎么背书。可以说我的9月份就是浪费掉的,没记住什么东西,就是在看书。国庆那几天我花了3天时间开始给自己安排计划,我把前期整理好的资料,划分内容安排了一个18天的背诵计划,每天的内容里三本书都有涉及到,我建议不要按照章节顺序背,按照知识点来,每天多涉及几个章节的内容。每天背安排的1天内容,要求自己必须背完,并且用1247的背诵方法。就是第一天是背新内容,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都要背一遍第一天的内容,以此类推。因为645的背诵内容非常多,我建议用1、2、4、7、9、14的复习方法。第一个18天非常痛苦,但是第一遍过完你会觉得真香啊!真的非常有效果!我用这个方法一直用到11月,到了12月感觉背的还是蛮熟悉了,我就把18天的量压缩到了6天背完,就是每天新复习3天的量,一直到考研前。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总的来说就是整理全,背完就好了。今年出的卷子跟前几年不一样,跟外面的重复率不高。一定要背全,我到后面有几个嫌弃太长没背,考了一个30分的问答题,我是空白的,其实整理到了就是没背,还是很后悔的。
(2)英语
说到复习,总要有本书吧,所以我把参考书的选择放在最前面。我只是结合自己的感受给大家一些参考,并不是说哪本好就要买哪本,大家在选择时可以参考这里的建议,但最终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切记!
英语的复习中背单词是很重要的,单词书种类不是太多,我用过的有红宝书的、考研英语词汇的两种,又分成红色封面(正序)和绿色封面(乱序)两种,我用的是绿色的,也就是乱序的,感觉还好,以前选单词书习惯用顺序的,这次发现乱序的也很好用,乱序那本后面有一个按正序排列的单词表,会把对应单词的页码标清,不必担心想找哪个单词的时候翻不到。和雅思的相比,英语词汇的更全,收录的单词数量多,但是形式上实在比较枯燥,不像雅思那样配有联想和部分插图。至于其他一些“XX天搞定考研单词”、“考研单词XX计划”之类的书,我没用过,感兴趣的可以找往届学长学姐要来看看,适合的话也可以用。还有这些单词书基本不会存在过时的问题,不想花太多钱的同学可以去学校书店或者学长学姐那里买旧的,没有什么区别,像13年新增的单词,网上完全可以下到,即使你买新书,版本也未必对,所以打算买新书的学弟学妹在书店要先问清再买,这种书很可能会有上一年积压的存货。
对考研英语真题的研究至关重要,深入剖析命题思维,掌握考研英语的出题模式是复习的关键。考研英语与四六级英语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必须熟悉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黄皮书”这一名称或许耳熟能详,全称为《20XX张剑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我全程使用此书,感受颇佳。书中收录了近年来的真题(13年版为改版首版,涵盖近8年真题),并附赠两本小册子,实用性强。内容编排按照题型分类,如第一部分为历年完形填空,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讲解穿插在题目之间,整体讲解紧随其后。今年赠送的小册子之一为真题汇编,纯试卷形式,解决了老版本模拟不便的问题,新版本可集中三小时内完成某一年的真题,然后仔细对答案,分析问题,揣摩思路。真题并非一读即懂,需反复练习、阅读、思考。建议保留最近一两年真题作为模拟卷,例如14届考生可以先放置13年版真题。未尝试过其他版本的真题,建议自行查阅,或许有更适合的选择,再次强调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阅读理解在考研英语中占比很大,20题40分,一错两分,对答案时的心情复杂,大家应该好好练习。我依然使用黄皮书系列的《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基础训练)》,这本书让我心情复杂,阅读一般错两到三个,考试时错了两个,但练习时一般错四五个,头疼不已。这本书与真题存在差异,某些答案显得过于钻牛角尖。做真题时,有时也需要如此,但需把握度,避免钻进去出不来。《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冲刺提高)》我没有购买,因为时间不够,具体内容不了解,但根据名称推测,可能比基础训练更具挑战性。新东方的100篇我没有使用,周围也有人使用。
针对作文、长难句、翻译等类型的参考书,我没有购买。我认为写作文不需要套路模板,后面会详细介绍。翻译和长难句因为之前考高级口译,已经练习很多,觉得提高有限,所以选择只是做练习。周围人常用的还是新东方和黄皮书系列的书籍,新东方的《三步搞定翻译及难句》据说不错,我仅翻阅过,未使用,不便多评价。
最后是冲刺卷、模拟卷,我使用的是新东方的最后冲刺五套题,购买时并未仔细查看,用时感觉尚可。这类卷子并非必需,即使购买,也不要过于认真,做得不好不要气馁。前面提到,要保留最近一年的真题作为模拟卷,所以这些冲刺卷只需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即可,不必留到最后几天。
(3)政治
本科阶段学校发放的教材在考研复习中的作用不大,我个人并未使用。那么应该参考什么?这里有一本书必不可少,也是唯一一本我认为必须购买的书籍,书名为《20XX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简称“红宝书”。
这本书是教育部发行的官方书目,考研政治一切以这本书为准,权威性毋庸置疑。年份不同,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动,但基本一致。而且这本书每年8月底9月初才会出版,所以一般开始复习时可以参考上一年的版本,例如21届考生可以参考20年版的。这本书一定要提前在学校内的书店预定,确保及时拿到,否则会影响复习进度。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红宝书,确实非常重要。
大纲解析在全面性和权威性方面无疑是最好的,但大家也听说过任1、肖秀荣系列等书籍吧,它们也都有类似的全书,全面网罗考点。大纲解析作为大家熟知的“红宝书”,虽然地位很高,但编排体例确实让人头疼,单色印刷,重点不突出,对于毅力不足的同学来说更是十分“难啃”。而任汝芬的要点精编、肖秀荣的核心知识点提要等,在编排体例上多少照顾了考生的使用感受,重点划分明确,不太能接受枯燥单调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这些参考书。我在复习时未使用这些书籍,我更习惯于静心阅读,所以觉得大纲解析就很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我还是推荐人手一本大纲解析。
接下来,我将按照参考书类型进行讲解。有了上述纲领性参考书目,下面就要着手具体的复习。考研政治选择题和大题各占一半,选择题的难度一般低于大题,因此选择题尤为重要。选择题拿到高分是政治过线甚至高分的根本。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复习时必须扎实,尽早开始。想依靠冲刺突击提高选择题难度很大,练习时最好有一本习题书,全面覆盖知识点,将各部分知识点融入习题中,在做题中全面把握知识点。这类书籍主要有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任汝芬的序列以及市面上各种“XX1200题”、“XX2000题”等,种类繁多。我个人使用了肖秀荣的1000题,感觉不错,大家在购买前仔细翻阅,了解编者,如果只是某著名辅导老师挂名,一群不知名的人编写,最好不要购买,基本上是拼凑的,没什么价值。
说过选择题,就是大题了。其实大题无非是理解着背,在弄懂吃透的情况下记牢。切记不要翻开书什么都懂,合上书就写不出来,理解是好事,记忆同样重要。专门针对大题的书籍并不多,但一些将主干考点提炼出来或者把大题常考考点单独列出的书籍可以作为参考。不过这些书籍基本到中后期才会出版,质量参差不齐,这里不做具体推荐,大家可以到时候在学校书店查看。
形势政策的考察范围是时事政治,20年考察的是21年全年的时事政治,大家都知道十八大11月8日才召开,1月6日第一门就考政治了,所以这类关于时政的书籍会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出版,各大考研机构基本都会推出自己的书籍,一般都是小册子。我今年使用的是海天的,其他也翻阅过,没有太大区别,根据喜好选择一本即可。这本书切记要拿到手就多看,不要买了就放在桌子上,那样恐怕到最后还是新的。
还有一类是“XX天XX题”之类的书籍,主要针对大题,与(3)不太一样,和(4)一样都是最后阶段出版。我今年使用了海的28题,启的20天20题也买了,但感觉有点混乱繁杂,没有看。这本书只是作为大题的参考,对答题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一定不能把大题的希望都押在这上面,只能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使用这些书籍。
介绍一套近几年很火的书:风中JC系列。这套书一共三本,一本考点,一本习题,一本配套的习题解析。我使用了这套书,那本考点确实很好,多色印刷,把已考点、重点、次重点等划分得很清晰。至于后两本,因为时间原因我没有做完,题量确实较大,与之前提到的1000题等有些重合。总体上我还是推荐风中JC这套书的,但还是要提醒不能盲从,最好是找往届学长学姐借来看看,是否适合自己,更不能买了不看,到头来只能怪自己。
最后是冲刺卷、最后X套题之类的:我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终极预测四套题,任4也买了,但没有背诵,都差不多。看这些卷子主要就是看个思路,感受实战气氛,千万不要考前狂背这几套题就以为大题完事了,会很惨的。
四、复试
复试分数线为国家线,所以一般只要认真复习都可以过线。只要过线,就都进入复试。复试录取比例在1:1到1.5:1之间,具体要看每个科室,一般来说学硕招生人数都不多,因为报名人数没有专硕多。今年很多科室都是一志愿全进,例如9个血液的全进。消化内科3个复试最后录取2个,原因我觉得有两个:一是被刷掉的初试成绩确实不高,只比复试线高了10分;二是学校规定了可以达到1.5:1的复试录取比例,所以完全可以理解。但话说回来,还是要看导师是否想要你。
复试内容包括文献翻译、名词解释、问答题、导师提问。我翻看了第九版人卫《内科学》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了英文的专业名词,会认识就好。可以去找相关疾病的文献,看个摘要即可。复试的文献翻译篇幅不长,但几乎都是专业名词。导师提问环节你可以把导师引到你会的问题上,我当时就说自己在实习期间看到了什么病例,然后主考官就问了这个问题,还好我这块准备得不错,不至于让导师随意发挥。最后,学硕的同学最好看看想报名的导师相关的研究领域和相关文献,很可能问你选学硕是有什么想要研究的方面,这时候你就可以说导师的研究领域了。
五、考研心态
考研之路确实艰辛,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在某个即将崩溃的时刻,一位二战的同学曾对我这样说:“我感觉你好像一切过往都已如云烟消散。记住,考研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占据你生活的全部。”大家务必调整好心态。随着考研进入尾声,当疲惫席卷而来时,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