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考试科目详解
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课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时长为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型为客观题。
申论考试时长为180分钟,满分100分,题型为主观题。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着重考查与公务员职业紧密相关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客观性纸笔测验进行,内容涵盖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文字材料内涵、查找信息、归纳总结等,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考查考生对事物间量化关系的理解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考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加工能力。
常识判断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2、申论考试旨在测查从事机关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根据职位级别不同,设置两套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申论考试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报考特定部门如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等的人员,还需参加外语水平考试。
报考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机关等特殊职位的人员,还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
二、公务员考试科目概览
公务员考试的主要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1、常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时政新闻、文学地理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常识的掌握。
2、言语理解:考查成语填空、段落大意理解、句子排序等,要求考生积累成语意思,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判断推理:题型包括图形推理、逻辑推理、类比推理等,考生需掌握规律,灵活运用。
4、数量关系: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资料分析:考查数据处理分析和运算速度。
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需要对考试内容有全面了解,通过学习教材、做题等方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真题是备考的重要资料,通过做真题,考生可以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考生需要注重日常积累,多看新闻、时事评论、人文社科类书籍等,扩大知识面和视野。
公务员考试还考察考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可以通过思维训练题、辩论等方式提升这些能力。
三、公务员考试科目构成
大多数公务员考试包含三个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面试。
少数公务员考试包含四个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面试和专业课。
极少数公务员考试包含五个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面试、专业课和体能测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型和内容因地方考试而异,例如多省份联考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国考、江苏、浙江等地则可能增加数列等内容。
申论的考试内容则根据岗位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地市级与副省级(国考专设):尽管题型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材料与问题的难度明显提升,字数要求更为严格。副省级试卷相较于地市级,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查范围更广,整体难度有所增加。
众多省份实行ABC分类:这主要涉及省属市直岗位、乡镇岗位、执法岗位的申论考试。材料与提问方式各异,题目难度呈现A>B>C的梯度。
依据专业岗位的不同,部分考试会加入附加科目,例如国考中的银保监、计算机、法律、会计、财经、外语以及人民警察等岗位,上海、广东、北京、深圳、江苏等地部分岗位亦设有此类考试。
针对人民警察和执法类岗位,专属考试内容如下:
1、结构化面试:按照既定面试提纲逐一回答问题。
2、无领导小组讨论:通过模拟情景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通常由5至7名考生组成一组,围绕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大约一小时的讨论。此过程旨在评估考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进而对考生进行全面评价。
3、结构化小组面试:按照既定面试提纲逐一回答问题,并按照标准格式记录面试者的回答,同时进行互相评价。
总体来看,考试内容正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和精准化。以国考为例,2021年以前,考试仅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而2022年行测增加了数列板块,申论增加了执法类内容。不同岗位和考试的考试内容各不相同,且面试在考试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例如,四川19年以前笔试与面试比例为73:27,而19年以后变为46:54。因此,未来的公考竞争将愈发激烈,国考选拔人才的标准也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