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作为河南省内备受瞩目的双一流高校,河南大学一直敞开大门,欢迎专科生报考研究生。每年都有不少专科生成功考入,复试过程实行匿名制,公平公正,不歧视任何考生。河南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专科生考研的理想选择。
河北大学
提到河南大学,自然会想到河北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实力雄厚,在河北省内排名靠前,就业前景良好。学校开设的硕士点众多,几乎涵盖所有热门专业,专科生也有机会报考。河北大学的就业率相对较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
山东科技大学
作为山东人,深知山东人考研的不易。不想出省,可是不得不出省,因为山东人都是学霸,省内还没啥能考的学校。今天推荐一所山东科技大学给大家,能考,难度建议大家参考一下历年真题。之前看过山科大翻硕的真题,感觉题目不算很刁钻,但是题量真的大——题目一页纸,答题纸十页,大家自行感受。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景点众多。来云南上两年学,可以把周围大理、丽江、成都、重庆转个遍。不要以为二区的学校排名就一定低,实际上二区也有很多好学校,比如广西师大的排名就高于河北师大、河南师大。云南农业大学不乏像马克思、社工这样的硕士点,但是大部分都跟农林相关,而且由于位于云南,也开设了一些民族相关的硕士点。竞争必然不大,但是学了农业林业之类的专业得想好出来之后干点啥。
一、河南大学
河南的双一流高校,历年来都接受专科生报考,现在也不例外。每年都有专科生上岸,据说复试是匿名的,丝毫不歧视,有能力就上。办学历史悠久,名声高,对于专科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二、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和河南一样,考生很多,考研竞争压力大。好多山东人都是学霸,省内还没啥能考的学校。推荐一所山东科技大学给大家,可以考,难度建议大家参考一下历年真题。总的来说,题目没有很偏的那种,但是题量较大,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下。
三、辽宁师范大学
名字听起来非常霸气,但是排名却不算靠前,毕竟东北有师范类全国排名第四的东北师范大学,还有排名22的哈尔滨师范大学。
辽宁师大位于大连,风景秀丽,经济也不差,毕业之后留在大连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辽宁师大开设的硕士点很多,毕竟是师范类院校,文科类巨多,所有专业都接受专科生报考,不想考数学的小伙伴可以把这所作为备选。
四、西南科技大学
有想去四川的小伙伴,但是在成都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学校。推荐四川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这所学校很多工科专业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在同样排名下,会比位于省会城市的学校竞争压力小一些。所以想去四川或者西南的同学可以考虑这所院校。
五、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景点众多。来云南上两年学,可以把周围大理、丽江、成都、重庆转个遍。不要以为二区的学校排名就一定低,实际上二区也有很多好学校,比如广西师大的排名就高于河北师大、河南师大。
云南农业大学不乏像马克思、社工这样的硕士点,但是大部分都跟农林相关,而且由于位于云南,也开设了一些民族相关的硕士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河南大学
百度百科—山东科技大学
百度百科—辽宁师范大学
百度百科—西南科技大学
百度百科—云南农业大学
专科生考研必须看的
教育部对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资格要求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往届本科毕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须毕业两年(从专科毕业到录取为研究生当年的9月1日)或两年以上,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但是,招生单位有权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考生的学历提出高于大专毕业的要求。所以,专科毕业生在选择报考院校前,应向当地招生部门查询,确认所报单位是否允许专科毕业生报考。
先确定考什么学校,再去他的主页看他的招生简章,和招考专业,确定自己有否资格报考,具体方法简章有
考研的程序
现在考研的热度是越来越高了,每年报名的人数都在创历史纪录。而且对于这么一件关系到自己前程的事情,很多同学考虑得也越来越早了,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是很普通的,一些人甚至从大一大二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确实对于这个大的问题,是否做,如何做,多花些调时间来考虑是必要的。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你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的整个流程,它要经过哪些阶段,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安排,计划周详。根据我的理解,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
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大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与导师取得联系并得到其一两点指导,无疑能大幅提升你的考研之路。然而,这并非易事,导师通常事务繁忙,即便联系上,也需注意沟通方式。有趣的是,许多研究生发现,在知名学校,与导师的联系需求相对较低。知名学校信息透明度较高,操作较为规范,出题也较为标准化,偏题和怪题出现的频率较低。
4、在读研究生。相较于导师,与在读研究生的接触相对容易,他们能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实用,话语也更加坦诚。因此,我建议,若有意考研,不妨寻求研究生的帮助,这将是你不悔的选择。
5、各类平面媒体发布的考研资讯。
6、网络资源。如今,互联网上有众多考研网站,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二、前期准备
在获取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和完备的复习资料后,便是踏实地开始看书复习的时候了。关于复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策略,也有一些经众人实践认可的通用方法。具体如何复习,如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复习策略、是否参加辅导班等,可能需要分篇详细阐述。
三、报名
报名时间通常在11月,近年来的具体时间为10日至14日。在校生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而在职人员则通常在地市级教委的高招办或报考学校报名,可异地报名。因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报名时,考生可填报两个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考生需按照第一志愿的试题进行考试。
在职人员报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1,单位可能因工作协议等原因不同意报考,不提供介绍信。2,同等学力考生(如大专生)需满足两年工作经历的要求,才能报考研究生。
四、初试
初试通常在1月至2月,春节前一周至两周。考试持续两天半,共进行五门考试,每门考试时长为三小时。考试地点通常在地市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招生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五、调剂
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一周至两周,专业课成绩基本揭晓,此时可电话咨询系里和研招办。再过一周至两周,公共课成绩也会公布。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名次不理想或录取结果不确定,可多与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沟通,探讨自费或委培的可能性,或考虑调剂至其他学校。
六、复试
复试通常在5月1日前后,一般实行等额面试,部分热门专业可能实行差额复试。同等学力考生还需进行本专业核心课程的书面测试。近年来,国家在一些优质学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尝试在复试中测试英语口语。但大多数学校仍实行等额面试,内容主要是了解考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过的书籍、感兴趣的领域等,所问专业知识也多为基础知识。对于绝大多数学校来说,只要不是替考,复试时表现不佳,通常也不会影响录取。
七、录取
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向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发送函件,调取考生档案。审查无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问题),将发放录取通知书,并将考生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等)转至学校(委培培养除外)。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照规定的时间,通常在9月初,考生便可前往心仪的学校报到。通知书上通常会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但实际上可以提前一天报到,这或许能带来一些额外的好处,例如选择一个舒适的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