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研究生,除了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表演或表演相关专业的背景。
考生需满足以下学历要求之一:
(1)持有国家认可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及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的本科生。考生须在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持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具备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且自毕业后满2年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如符合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①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一篇论文(期刊目录见附件);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4)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获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并在现场确认时提交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
5.我校原则上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生在确认报名时需提供在职证明。鉴于我校师资和教学资源,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有意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请在考虑自身需求和培养方式后决定是否报名。
6.报考导演系、表演学院等考生需符合该院系的其他规定条件。
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国内知名的影视艺术高等学府,其研究生专业涵盖了多个领域。
电影学专业致力于深入探索电影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内涵。
戏剧与影视学领域专注于戏剧创作与影视艺术的研究。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开设动画创作与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方向,旨在培养动画与数字艺术领域的专业人才。
电影制作专业专注于电影制作的技术与实践。
电影理论与评论专业深入分析电影艺术的理论体系与批评方法。
电影制片与管理专业培养电影项目的策划与管理能力。
电影技术专业侧重于电影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电影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电影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框架。
电影导演专业培养导演的创作与艺术表达能力。
电影编剧专业致力于剧本创作与故事构建。
电影摄影与摄像专业专注于电影拍摄与影像技术。
电影声音设计专业深入探索电影声音与音效的创作与制作。
电影美术与设计专业培养电影美术设计与场景构建的专业人才。
电影表演专业培养电影表演艺术的表达与演绎能力。
电影音乐与音效专业专注于电影音乐创作与音效设计。
动画学院提供美术学(专业硕士)电影基础部与电影学(专业硕士)电影等方向,丰富动画与电影艺术的学习内容。
导演系、录音系、影视技术系、摄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学系、管理系、美术系与表演学院等学院,开设了电影学(专业硕士)电影、电影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电影、美术学(专业硕士)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电影(专业硕士)美术等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2022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学系、人文学部、基础部及教育中心考研专题解读
【才思考研】
北电拥有一个独特的专业——电影史专业,由于北电以电影为主,因此在国内的电影史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该专业在北电被划分到多个学院招生,情况较为特殊。这些学院通常由同一批教师负责,题目和参考书也共享。
其中,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的国际电影文化传播专业较为特别,其题目风格与其他学院截然不同。我们将单独为同学们解读这一专业。
今天,我们将主要介绍共享程度较高的几个学院和专业,包括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基础部、电影学系、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
才思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今天的内容包括:
1.专业解读
2.考试科目解读
3.真题解读
4.参考书目
5.辅导资料
6.复试解读
7.复试导师介绍
8.联系方式
一、专业解读
1.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是北电最早成立的五大研究院之一,旨在提升北京电影学院在电影文化理论方面的科研实力。
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电影创作与批评研究所、电影文化与理论研究所、中外电影研究所、儿童电影研究所、纪录电影研究所。
2.电影学系
电影学系成立于2002年,是北电较早开展电影学研究的学院之一。该系包含了电影理论研究室、《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学院网站工作室,是理论研究的核心。
在电影学系前两年没有招生的情况下,大部分招生名额给了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而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师资也大多来自电影学系,两个学院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3.人文学部
人文学部于21年开设,目前招生一年,招生方向及要求与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的国际电影文化传播类似,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
3.基础部
基础部成立于1999年,早于电影学系。我们大学里接触到的公共政治、公共英语等都属于基础部的范畴。基础部包含了社科教研组、思政教研组、体育教研组和外语教研组。
基础部目前的招生老师中,宋雁蓉老师主要负责招收北欧方向的研究生,这也是去年基础部有北欧方向的原因之一。叶远厚老师主要负责招收电影批评方向的研究生,但今年该方向在基础部中没有招生。
4.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顾名思义,是一个专注于电影教育的学术机构。今日,我们的讨论将聚焦于电影史领域,因此,关于电影教育的具体内容将不做过多展开。
今年,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首次开设了电影史方向的研究生招生,这与中心当前的研究方向紧密相连。涉及电影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电影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电影行业动态、电影科研成果以及研究人员的学术成果,以及电影专题情报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情报”并非指特务的情报,而是指一门专门的学科——图书馆情报学,它属于图书馆管理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汇总。
在考试科目方面,北京电影学院五大学院的考试科目有相似之处,首先,前三门课程都是政治、英语一和艺术基础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后面的专业二课程,尽管有些学院的专业二考试科目相同。关于专业一的课程,可以参考2022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艺术基础理论考研专题解读。
1.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与批评。该方向以电影历史与理论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一个全新的电影深度研究框架,研究中国和外国电影的艺术状况和产业道路,以及它们的叙事肌理和文化价值。专业二考试科目:电影理论与批评,侧重于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知识的考察。
2. 电影学系的研究方向:中外电影史论。该方向旨在培养具备电影艺术本体研究和电影研究(包括史论与文化研究)的交叉型人才。专业二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主要考察考生对电影艺术本体理论的理解和对电影研究的掌握。
3. 人文学部的研究方向:电影文化传播。该方向以传播学和文化研究为基础,关注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和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专业二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同样着重考察考生对电影艺术本体理论的理解和对电影研究的掌握。
由于2021年特殊情况,以下两个教学部当年未招生,但仍有了解的价值:
4. 基础部的研究方向1:电影文化传播。该方向以传播学为抓手,深入探讨国内外电影的理论流派、国别特色和政策沿革。专业二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研究方向2:北欧电影研究。该方向以北欧电影发展史为轴线,从文化艺术、社会人文和电影本体等多角度进行研究。专业二考试科目:北欧电影大师研究。
5.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中外电影史论。该方向旨在培养具备电影艺术本体研究和电影研究的交叉型人才。业务课二: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学系、人文学部、基础部和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的考试范围和内容基本一致。因此,以下真题解读和参考书目适用于所有这些学院的学生。
三、真题解读
考题类型与往年保持一致,包括名词解释(5道)、简答题(3道)和论述题(2道)。
考试范围:通过分析2021年的真题,北电对艺术基础理论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电影理论与批评以及电影导演概述等方面。
答题要求:1. 论证论点要有充分论据,避免重复;2. 研究生考试初试注重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自命题主观题部分如发现“模式化、雷同化”的答题内容,将按评分标准的最低等次给予分数。
四、参考书目
虽然官网没有公布参考书目,但根据近年来的考题形式、考生的复习情况和高分大神的建议,我们总结出以下参考书目:
经典必读类: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李少白,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世界电影史》[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北京大学出版社
(价格浮动:以上书籍价格上下浮动10%)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美)戈梅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版社
本书从实在论的哲学视角出发,全面审视了以往的电影史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美学、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的生成机制,对电影史学的问题框架和研究范式进行了全面革新。同时,作者通过多个独特视角的个案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读者能以全新的视角理解电影的历史。
《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收录了近百年来的经典电影理论文章,是电影研究的必备读物。如需节省时间搜集资料,阅读本书便足够。
《电影理论基础》陈晓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版社
本书是电影理论入门的经典教材,详细梳理了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观点。作者从历史角度出发,对电影理论家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思考与探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电影概论》杨远婴,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的电影入门读物。本书构建了涵盖创作、技术、产业、历史、理论和批评的电影学科整体框架,不仅适合专业学生参考学习,也适合电影爱好者或想要进入电影行业的人士入门。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这本书是北电专业一和专业二都要求阅读的入门书籍。对于未接触过电影的同学以及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本书具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类: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周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伊文思与纪录电影》孙红云/胥弋/[法]基斯·巴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世纪的电影:世界电影经典》吴冠平,三联书店
《中国电影110年》王海洲,中国电影出版社
《外国电影批评文选》杨远婴/徐建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电影研究导论》[英]吉尔·内尔姆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达德利·安德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电影学笔记》杨远婴,江苏教育出版社
《多维视野:当代欧美电影研究》杨远婴,中国电影出版社
《艺术电影手册》吴冠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中国电影:观念和轨迹》王海洲,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文化研究》张冲,北京大学出版社
五、辅导资料: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外电影史论根据官方公布的参考书和最新真题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资料:
《北京电影学院·历年真题(2004-2021)》
我们整理了2004年至2021年北电电影史论专业的真题汇总,包括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学系、基础部、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的题目。由于每年题目都有重复,这本资料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史论高分三驾马车1:中国电影史》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我们今年完成了资料的更新,正式将其纳入北电专业二的资料中。由于这套资料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并不少于艺术概论·三驾马车,因此内容更新更为全面,真题标注、重点标注等也在今年的版本中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汇编。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史论高分三驾马车2:外国电影史》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这是我们整理的电影史三驾马车的第二本,外国电影史部分。内容涵盖今年版本更新的部分,对同学们的考试十分有帮助。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史论高分三驾马车3:必备题库》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这个题库主要是电影史的题库,包括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理论的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做题。
《中国著名导演及理论概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我们以中国导演为线索,对这些导演进行阐述和分析,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应对导演题、作品题等方面的问题。
《外国著名导演及理论概述》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我们根据不同国别整理了国外的著名导演,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应对国外导演的人物题目、作品题目,同时介绍丰富的国外电影理论。
《电影理论与批评》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我们采用基础知识点加题库的方式呈现这本资料,汇总了主要的电影理论、电影批评方面的相关内容,着重整理了相关题目及答案,对同学们考试的电影理论部分有所帮助。
《影视批评》才思考研考博·北京电影学院教研组
我们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阐述电影理论,尤其是影视批评部分,这本资料以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为蓝本整理,对同学们进行影视批评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六、复试解读: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理论与批评)
往年复试分数线变化
复试分数线变动较大,单科线趋向国家线,总分有较大提升。
复试形式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10%;专业面试90%
复试内容
1.专业素质和能力
(1)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2)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3)外语听说能力;
(4)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
(2)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4)人文素养;
(5)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基础部
往年复试分数线
电影文化传播
总分:383.7 政治理论:66 外国语:66 业务课一:121 业务课二:121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无
北欧电影研究
总分:383.7 政治理论:66 外国语:59.7 业务课一:110 业务课二:121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无
复试形式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10%;专业面试90%
复试内容
1.专业素质和能力
(1)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2)全面评估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3)外语听说能力;
(4)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
(2)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4)人文素养;
(5)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电影学系中外电影史论(含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中外电影史论)往年复试分数线
中外电影史论(电影学系)
总分:384 政治理论:55 外国语:66 业务课一:103 业务课二:132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360
中外电影史论(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
总分:383.7 政治理论:66 外国语:42 业务课一:121 业务课二:121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总分:360
复试形式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10%;专业面试90%
复试内容
1.专业素质和能力
(1)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2)全面评估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3)外语听说能力;(4)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
(2)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4)人文素养;
(5)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七、复试导师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许航、赵谦、王垚、孙红云、叶航、赵斌、吴冠平、王海洲。
电影学系
李九如、康宁、刘军、李彬、张愉、杨远婴、张东钢、吴琼、林黎胜、贺红英、张冲。
基础部
陈文颖、宋雁蓉、莫琳、谭慧、叶远厚。